同望正版软件销售 15850576721 刘(微信同)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实例)

软件教程 gonglu 2周前 (03-22) 13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实例

(依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一、设计背景

  • 工程条件:

    某高速公路基层施工,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为特重交通。
  • 材料条件:

    采用石灰岩碎石(粗集料)、石屑(细集料),水泥为P.O 42.5。
  • 技术要求:
    •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4.0MPa
    • 级配采用 C-B-1(基层通用级配);
    • 塑性指数 ≤5,液限 ≤28%

二、原材料检测

  1. 粗集料(碎石)
  • 压碎值:18%(规范要求 ≤30%);
  • 含泥量:1.2%(规范要求 ≤3%)。
  • 细集料(石屑)
    • 液限:22%,塑性指数:4.5(符合要求);
    • 0.075mm通过率:5%(规范要求 2%~5%)。
  • 水泥:

    初凝时间 ≥3h,终凝时间 ≤6h,3天强度 ≥17MPa。

  • 三、级配设计

    1. 筛分试验结果

      筛孔尺寸 (mm)
      碎石(粗)级配(%)
      石屑(细)级配(%)
      31.5
      100
      100
      19
      95
      100
      9.5
      65
      92
      4.75
      20
      60
      2.36
      5
      35
      0.6
      0
      12
      0.075
      0
      5
    2. 级配合成计算
      拟定粗集料:细集料 = 65:35(质量比):

      筛孔尺寸 (mm)
      合成级配(%)
      C-B-1要求(%)
      31.5
      100
      100
      19
      97.5
      82–86
      9.5
      75.8
      53–62
      4.75
      38.0
      35–45
      2.36
      16.5
      22–31
      0.6
      4.2
      8–15
      0.075
      1.75
      2–5
    3. 调整方案

    • 将细集料比例由 35%提高至40%
    • 添加 1%石粉(0.075mm含量 90%)补足细颗粒。
    • 调整后0.075mm通过率:
      2.9%符合

    四、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

    1. 试验条件:

      水泥剂量 5%,混合料比例 碎石:石屑:石粉=59:40:1
    2. 结果
      • 最佳含水率:5.8%
      • 最大干密度:2.35g/cm³

      五、水泥剂量确定与强度验证

      1. 试件制备:

        按5%、5.5%、6%水泥剂量成型试件。
      2.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泥剂量(%)
        强度(MPa)
        结论
        5.0
        4.1
        合格
        5.5
        4.5
        推荐经济用量
        6.0
        4.8
        超强,可优化

      六、最终配合比

      材料组成
      比例(%)
      备注
      石灰岩碎石
      59
      粒径 5–31.5mm
      石屑
      40
      0–5mm,控制0.075mm含量 ≤5%
      石粉
      1
      补充细颗粒
      水泥
      5.5
      P.O 42.5,初凝≥3h
      最佳含水率
      5.8
      施工时按±1%控制

      七、注意事项

      1. 级配波动控制:

        4.75mm筛孔通过率需严格控制在 35%~45%(波动范围±5%);
      2. 延迟时间:

        水泥终凝前完成压实,混合料从拌合至碾压结束 ≤2h;
      3. 抗裂措施:

        高温干燥地区可掺加 0.5%~1%缓凝剂

      设计总结

      通过级配调整与水泥剂量优化,最终配合比满足高速公路特重交通基层的技术要求,兼顾强度与经济性。实际施工中需加强筛分控制和含水率监测。

      水泥稳定混合料的级配及技术要求可总结如下(JTG/T F20-2015)

      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砾石技术要求

      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时,其级配范围应符合表1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
      表1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砾石推荐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 (mm)
      C-B-1
      C-B-2
      C-B-3
      C-C-1
      C-C-2
      C-C-3
      37.5
      -
      -
      -
      100
      -
      -
      31.5
      -
      -
      100
      90–100
      100
      -
      26.5
      100
      -
      -
      81–94
      90–100
      100
      19
      82–86
      82–93
      68–86
      67–83
      73–87
      90–100
      16
      73–79
      76–86
      -
      61–78
      65–82
      79–92
      13.2
      65–72
      58–75
      -
      54–73
      58–75
      67–83
      9.5
      53–62
      47–66
      38–58
      45–64
      47–66
      52–71
      4.75
      35–45
      35–45
      22–32
      30–50
      30–50
      30–50
      2.36
      22–31
      22–31
      16–28
      19–36
      19–36
      19–36
      1.18
      13–22
      13–22
      -
      12–26
      12–26
      12–26
      0.6
      8–15
      8–15
      8–15
      8–19
      8–19
      8–19
      0.3
      5–10
      5–10
      -
      5–14
      5–14
      5–14
      0.15
      3–7
      3–7
      -
      3–10
      3–10
      3–10
      0.075
      2–5
      2–5
      0–3
      2–7
      2–7
      2–7


      道路等级
      适用级配编号
      使用场景及附加条件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C-B-1、C-B-2(优先)C-B-3(密实混合料)
       C-B-1:基层/底基层通用 、 C-B-2:专用于基层
      二级及以下公路
      C-C-1、C-C-2、C-C-3
       C-C-1:基层/底基层通用 、C-C-2/C-C-3:专用于基层、C-B-3:极重/特重交通荷载基层

      二、材料性能指标

      1. 液限控制:

        被稳定材料的液限 ≤ 28%;
      2. 塑性指数限制: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塑性指数 ≤ 5;
        • 二级及以下公路:塑性指数 ≤ 7。

        三、级配实施要点

        • 密实混合料优化:

          对高等级道路,若混合料密实度达标,可扩展采用C-B-3级配;
        • 交通荷载适配:

          C-B-3级配需专项用于极重、特重交通条件下的基层强化设计。

        说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中0.075mm以下的含量较高时,将影响混合料的收缩性能,容易开裂,因此,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级配要求中,0.075mm以下的含量的上限由7%降低到5%。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0.075mm以下的含量不宜为零,因此,表1中除C-B-3外,其余级配的下限规定为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的级配比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相应级配的容许波动范围要小,级配要求更严格。以4.75mm的通过率为例,前者容许的波动范围为10%(即35%~45%),后者容许的波动范围为20%(即30%~50%)。


        文章来源网络,仅为传播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喜欢 (0)
        []
        分享 (0)
        关于作者: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